卡爾·蔡司、恩斯特·阿貝與奧托·肖特——代表勝利的團隊
以想法改變世界
卡爾·蔡司:耶拿——全球頂尖人物的崛起
十九世紀中的德國:30 歲的卡爾·蔡司(1816-1888)完成了技師訓練,在耶拿開創了自己的事業。卡爾向他的兄弟愛德華借了 100 個塔勒銀幣作為創業資本,於 1846 年 11 月 17 日正式開始營運「Werkstätte für Feinmechanik und Optik」。歷史性的一天。卡爾蔡司一開始沒有聘請任何員工,建造、維修和優化不同儀器的工作,完全不假他人之手。他用玻璃鏡子製作的放大鏡銷售狀況極佳,連帶其他製造商的產品,例如溫度計、望遠鏡和眼鏡都大受顧客歡迎。
不僅是品質優勝於競爭者,價值更是出眾
業務蒸蒸日上的蔡司很快就擴展規模,開始聘請第一名員工,並遷入更大的工作室。生產簡單的顯微鏡為公司帶來極為豐厚的利潤:不僅價值優勝於競爭者,品質也出眾。從創業初始,蔡司創新的決心有目共睹:有別於其他生產商的裝置,蔡司顯微鏡可讓使用者直接在鏡筒上操作對焦設定,而不必在樣本臺上操作——此操作方法比一般的簡便得多。
團隊合作,在全球大獲成功
然而,蔡司並未滿足於現況,並多年來持續改進顯微鏡技術。特別是採用當時常見的「試誤」製作方法,讓他驚覺自己的技術過時:在這段過程中,他不斷更換鏡片和間距,直到產生一個可用的光學系統。在面對效益不彰的試誤系統時,蔡司略過標準作法,並嘗試運用計算技術,生產出日後的顯微鏡鏡片。1866 年,這位精密工程師最終選擇了一位特定的員工,實現他對理想製作的概念。自此,他與物理學家恩斯特‧阿貝 (1840–1905) 開始合作邁向他的遠大目標:共同開發出遠勝所有競爭產品光學特質的顯微鏡。當時蔡司 50 歲,阿貝不過 26 歲。他們的年齡或許有差異,但擁有同樣遠大的願景。六年內,團隊合作無間,不斷優化與建造,終於蔡司在1872 年推出品質超越所有競爭產品的顯微鏡。競爭優勢讓這支團隊獲得國際肯定,科學家和醫學界同聲讚揚。蔡司與阿貝一同分享這個空前成功所帶來的豐厚利潤,並於1875年拔擢阿貝成為合夥人。
獨立之路
隨著公司迅速成長,儀器的銷售日漸增加,員工人數也不斷擴增。此時仍有一個待解決的問題:雖然蔡司和阿貝已成功製造優秀的顯微鏡鏡片,但他們還是無法購買不到特殊光學玻璃。他們期盼著自行接管生產,並製造出耶拿當地前所未見的光學玻璃。問題是,該怎麼做?
沒多久,他們就有了答案。來自維滕的 28 歲化學家暨玻璃專家奧托·肖特 (1851–1935),開發出熔化少量玻璃的程序, 從而可以嘗試不同的組成。他熔出了一種具有嶄新光學特質的玻璃:鋰玻璃。1879 年,他毫不猶豫,將樣本寄給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阿貝,彼此就此展開合作,很快就取得豐碩的成果。肖特後來定居耶拿,在特別為他成立的玻璃實驗室工作 (實驗室後來成為 Jenaer Glaswerk Schott & Genossen,也就是現在的 Schott AG)。肖特在此先開發並製造出新的光學玻璃材料,然後發明具有高溫及化學抗性的硼矽玻璃 (現為 Jeaner Glass)。此舉讓廣泛的產品系列從此誕生。卡爾·蔡司、恩斯特·阿貝和奧托·肖特——代表勝利的團隊,命中註定的連繫。
蔡司與阿貝——深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
蔡司與阿貝不僅代表著科學上的先驅成就與創業天賦,而且肩負責任感,在社會政治上也成就斐然。卡爾·蔡司於 1888 年過世之後,阿貝將自己名下及蔡司家族持有的公司股份與玻璃成品,成功轉移至卡爾蔡司基金會。一開始,他希望藉由公司獨立,並不與個人利益掛勾,以確保公司的存在。阿貝於 1896 年制定了法規。從此之後,公司獲利的受惠對象為耶拿大學及耶拿民眾。此法規本身也是當時的先驅。在沒有勞動法且勞資關係仍以家族為依歸的年代,他規範依法行使的勞工權利。雖然其他公司其後也陸續實施一天 9 小時或 8 小時等勞動規範 (1900 年開始),但唯獨蔡司員工可保證享有此勞動條件。